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人 > 牛连元
牛连元
性别:传承:杨氏太极拳第3代传人
籍贯:
师承:杨班侯
传人:1位直系传人
简介:牛连元(1851-1937),南方富商,往来京津间做生意。其货物多由水路进入天津,再销往北京。在天津有结义兄弟李寿泉,在京与杨班侯相识,亦结为金兰。进京时多住杨班侯家,同时从杨班侯学艺十几载,得杨班侯所传太极拳九诀和太极拳,颇有造诣。因其不以授拳为业,仅将杨班侯所传再传给盟弟李寿泉之婿吴孟侠。

牛连元(1851-1937),南方富商,往来京津间做生意。其货物多由水路进入天津,再销往北京。在天津有结义兄弟李寿泉,在京与杨班侯相识,亦结为金兰。进京时多住杨班侯家,同时从杨班侯学艺十几载,得杨班侯所传太极拳九诀和太极拳,颇有造诣。因其不以授拳为业,仅将杨班侯所传再传给盟弟李寿泉之婿吴孟侠。


太極拳體用論據   

作者/譯者/編者: 齊德居 

牛連元,四川人,經商可稱富有,與楊班侯有金蘭之好。天津「玉泉山」汽水公司經理李壽泉,人稱李大爺,又與牛連元是八拜之交。

  牛先生做生意貨物多由水路進入天津,再銷往北京。牛先生到天津後多住李大爺家中,到北京又多住楊班侯家中,三人關係密切。

  在早期由於社會問題,楊班侯有吸鴉片煙的嗜好,經濟條件多處窘境。牛連元時常慷慨相助,並足供楊之嗜好。楊不勝感激,愧己無以相報,後來幾次提議將自己之藝傳於牛連元。牛連元知楊之手重,無人敢向其求教,幾次都婉言謝絕,並說自己是個商人,無意進入武術界。楊班侯解釋說:「武道並非專為與人相爭,實乃健體強身之術也,請勿多慮。」由此,牛先生接受了楊班侯這友情的回報,獨得班侯之「九訣」和「八十一式大功架」之真諦。

  一九二六年牛連元年近七旬,一次來天津到李大爺家中,與李談話時提問三女有無婚配,李說:「已經結婚了。」牛先生問是個甚麼樣的人物時,李大爺說:「人很好,能幹,愛好武術。」牛先生聞聽好武術,就馬上問:「好甚麼武術?」李答:「聽說練太極、形意、八卦甚麼的。」牛先生聽後很高興的說:「快請來我見見。」隨之派人去叫。

  吳孟俠進客廳,李大爺介紹了自己與牛先生的關係。吳隨之見禮入坐。

  牛先生問吳會甚麼功夫,吳回答:「學形意、太極、八卦等。」牛先生特意叫吳孟俠演練一下太極拳看看。吳只好到院中練起太極拳來,可是練了不到半趟,牛先生看不耐煩的說:「不行,停!」隨之解釋說:「你學的這套太極拳健身尚可,實用不行。」吳當時聽了很吃驚,心想我還沒練完就說我不行,想必你一定就行?心並不舒服,雖是這樣,表面表現得還很謙虛,隨說:「請您指教。」牛連元也知吳內心不服,說:「你會推手嗎?」吳答:「學過。」牛連元道:「好,來,過來推推手。」隨走到吳孟俠面前。這時吳見牛連元身材不高,約一米六幾,比自己一米七幾顯得差很多,這樣一個老人怎麼能行呢?

  據吳師與我介紹當年的情景時說:「牛老師七十來歲,身材不高,但很精神。開始搭手並沒有把老人放在心上,想與他比劃也就是了。沒想到搭上手以後,手就拿不回來了。只覺得兩手像扶在滑車上一樣,身不由自主。見牛師稍抖彈一下,就覺得像觸電一樣跌出丈外。反覆幾次都是如此。」隨之請求拜牛先生為師。牛先生非常豁達開朗,並說:「我和你岳父有這種關係,我又不算武術界的人,還拜甚麼師,我教給你也就是了。」從此,吳得到牛先生的傳教,學得了楊班侯「大功架八十一式」,並得有「九訣」之秘傳。

  吳師得藝後珍藏多年,不肯輕易外宣。在他的自序中寫道:「一九四○年前後為訪友走遍大江南北,在雲南省昆明市,經金一明先生介紹認識了吳志青。當時吳志青在西南大學任職為武術教授,吳志青對太極拳造詣甚深,經楊澄甫先生傳授十餘年,對太極拳認識、功夫與經驗各方面,實非泛泛之學,並曾編著《太極拳正宗》一書,送余詳閱後,書內並無楊氏『九訣』之刊載。既為『正宗』,當有衣缽之傳住,經盤桓互相研討之下志青才言及,當楊澄甫先生在世時,也未聞其說。

  經志青請益,余當將『九訣』中之三個訣法傳授,即『十三字行功訣』、『八字法訣』和『虛實訣』,並加以詳釋。故吳志青在一九四二年再版《太極拳正宗》一書中附有『太極詮真』將此三訣即刊載其內。在書中稱讚這些訣說:『一字有一字之用,一句有一句之法,字字珠璣,句句錦繡。』此後,在武術訪友中,又曾相識幾位太極拳專家,但談及此『九訣』皆是聞所未聞。實未能獲得此傳授之故。由是深知此訣一般人難能道及,而『九訣』實為太極拳體用之竅要與精粹之所在。」

  由此可見,吳孟俠先生對這「九訣」考證是多麼嚴謹。

  解放後,吳師孟俠先生在天津市和平路壽德大樓三樓二十八號,收徒傳藝。最早是在一九五○年得此藝者蒙玉璋(一九○九︱︱一九七九),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他深追此藝,鑽研數年得其大成,對九訣和八十一式有獨到見解。

  我在一九五三年拜師求學此藝,平時多受蒙師兄教誨,受益匪淺。後來我和眾師兄弟們商議,動員老師將此藝著書立說留給後人,吳師接受了我們的意見,我們對此也作了資助。在一九五八年正式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歷時四年,在此期間反反覆覆經過改題刪稿,費了很大曲折。在出書前,吳師思想矛盾重重。因想到書出以後會有人抄襲,或剽竊以致亂真,因而將「九訣」中「亂環訣雙訣」中之「三環九轉訣」抽了出來,為後世以作「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