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勋先生师承著名太极拳家、吴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刘晚苍先生全面地继承了刘先生的太极拳技艺。青年时代,马先生不仅刻苦钻研拳艺而且善于领悟拳理,许多武术前辈如吴式太极拳第二代名家王子英、李文杰、张继之、杨禹廷等先生在拳艺、推手及理论上都给过他深刻的影响和真传。
马长勋先生十分注意学习其他流派太极拳的长处,向杨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鲍全福先生学习了纪子修的拳式和道家养生功法,向吴斌芝先生学习了杨澄浦的拳式及剑、刀、粘杆等器械,还学习了李香远的武式太极拳。
40多年来,马先生在忠实于传统拳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行拳匀静似溪流,气势如云海,有国画般的艺术感染力,是松、柔、虚、空、圆、满的立体展现,似乎在用拳式表达着某种深邃意境。
马先生的太极推手融刘晚苍先生的功力、李文杰先生的轻灵、张继之先生的松沉、王子英先生的深韵于一炉,已经超出了技术的局限,上升到了艺术的境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悟理是本”,马先生一贯以此自律。他常教导弟子说:“专心练拳为的是修养德操,领悟其中的哲理。抱有胜人之心,不但练不出胜人的功夫,更不可能悟出太极拳的真谛。”正是这种思想使马先生表现出朴实宽厚的性格及温文而雅的气质。多年来,马先生对太极拳的古谱,对(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 、《 孙子兵法》等典籍作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现仍不懈地向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攀登。
马长勋先生1979年于南宁全国首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传统太极银牌奖。1981年在沈阳第三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介绍推手,与王培生先生共获优秀表演奖。当年参加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规则制定工作,次年参加规则修改工作。1993年参加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的推手推广套路的编排。应原国家体委、北京市体委及有关部门邀请,他多次接待来访的日本、美国、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的友人。数次去日本东京太极拳协会教授太极拳及推手。其执教的学员曾获日本太极拳比赛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
© 2025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05002751号-3 焦公网安备:410825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