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人 > 王秀田
王秀田
性别:传承:杨氏太极拳第5代传人
籍贯:北京
师承:张虎臣
传人:1位直系传人
简介:王秀田先生,生于1936年,北京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北京武协杨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1962年,师从张虎臣前辈学习杨式太极拳。与师朝夕相伴聆听教诲十余年,深得老师厚爱,受虎臣先师毫无保留的传授,是先师最得意的门生。先生好武。由于天生体质弱小,要真正练出一身好功夫,谈何容易。但先生异常执着专一,一个太极桩,蹲成上身、大腿、小腿各成九十度,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一套108式,别人一式式连着学,个把月就...
王秀田先生,生于1936年,北京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北京武协杨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
1962年,师从张虎臣前辈学习杨式太极拳。与师朝夕相伴聆听教诲十余年,深得老师厚爱,受虎臣先师毫无保留的传授,是先师最得意的门生。
先生好武。由于天生体质弱小,要真正练出一身好功夫,谈何容易。但先生异常执着专一,一个太极桩,蹲成上身、大腿、小腿各成九十度,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一套108式,别人一式式连着学,个把月就学完了。虎臣先师却让他一式式的站,一式式练,一站就是个把小时,练好一式接一式,一套拳学了近一年。先生习拳刻苦勤奋,近乎痴迷,不管工作多累多紧张,从不耽误练功,即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偷着在夜深人静时练拳,一天也不曾间断。每天坚持五、六个小时,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练拳、悟拳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至今。  
在随师十余年中,先生大部分业余时间都陪在虎臣先师身边,每天练拳结束,都要送虎臣先师回家。一路上,师徒二人拳不离口,讲拳谈拳。回到家中,先生还会受到虎臣先师单独的传授,学到了不外传的功法。从学之余,尊师命,协师助教。在教学中,虎臣先师总是让先生示范或把先生当做靶子来演示。学教相长,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在这种不断的被发化摔打中,领会太极拳功夫的神奇,体悟到太极拳的奥妙。
日复一日,在虎臣先师手把手的口传心授中,先生的功夫有了长足的进步。练至五年左右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经常有慕名者前来试手。先生第一次与人交手是在1965年春,那时先生习拳也就三年有余。当时,有一张某,四十几岁,已经练了十多年的太极拳。他在虎臣先师的拳场要求试手,先生便上前与其搭手,对方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已被野马分鬃放倒在地。还有一次,是在1967年3月的一个晚上,先生在西海子公园练拳时,有一从小练通背,兼习多家拳种,有近二十年拳龄的于某与其徒弟在旁边口出狂言,贬低太极拳,并要求与先生试手。于某身高1米八几,体重二百多斤,先生身高一米六多点,身重104斤。在如此悬殊的条件下,先生丝毫不惧,泰然应对,于某伸手上前,先生顺势引进落空,就在于某一惊之时已被腾空放出丈外。
此后十余年中,经常有人前来试手。为了检验功夫,先生也曾多次外出与人交流。光阴似箭,先生的功夫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长,有几次无意中将人误伤后,就不轻易与人交手了,在不好推脱的情况下,尽量点到为止。在这些实战交手中,先生得到了检验太极拳练以至用的难得机会,积累了丰富经验。拳技越练越精,渐至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四十余年过去了,先生早已把太极拳融入到工作与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了身心兼修,益寿延年。他为人忠厚谦和,从不张扬。四十多年来默默练拳,悟拳,教拳。对张虎臣先师所传拳艺勤加苦练,潜心钻研,不曾有丝毫懈怠,虽以年过七旬,仍伸手敏捷,步伐轻灵。每日坚持早晚练功达四、五个小时。他一生只研练一百零八式、家(加)手、小式这三套拳,求松练柔伴其始终,拳风松柔圆活,意境深远、无形无象,心想“势”成。推手、散手,颇具虎臣先师及少候宗师之遗风,轻灵、沉着并存。打人如鞭,用手不见手,放人如剑,冷脆惊弹,不用力却劲大无比,入里透内,被击者常双脚离地腾空跌出。遇至强敌,步法灵活,身法敏捷,以补后天之不足;四正四隅任已行,断其已根,令对方无法着手,而后伺机而动,以巧破千斤,出手迅捷,轻灵奇巧,正所为太极无法,动即是法。更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真实内涵,更将太极拳螺旋走圆的技法发挥地淋漓尽致。
先生在继承发展先师技艺的同时,谨尊师命,为将少候先师一脉太极拳,全面、系统的传承下去。几十年如一日义务传拳,使更多人看到了太极拳做为武术,其真实的原貌。打破了太极拳是老人专利的误区,同时也使很多疾病缠身的人,重获健康。曾获得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先生心思细致,待人随和,教学严谨、授拳有方、善抓要点、循序渐进,对诸家太极拳拳经理法,融会贯通,既能脱口而出,又从不刻舟求剑,更是能指明出处,讲明其理,并亲身示范,使学者真实的从其身体变化、动作运用中体会拳理,感觉拳意,达到以其形明其理,以拳理证其形,让学生对所学之术都能有亲身体验。在多年练拳明理的探求过程中,先生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怎么练就怎么使”,是先生实践经验的总结。
2006年,在中国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先生习练的杨少侯一支拳系的技法,被列为挖掘整理项目,先生做为这一支的杰出代表,带领徒弟在总结会上进行家(加)手、小式、推手散手的表演,受到与会领导及武术界人士一致好评,会后吴彬院长还邀先生及其弟子代表北京,参加07年1月香港首界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先生有事未去,有一名弟子前往,取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在几次交流表演中,均受到好评。先生所学还被整理成文字及视频材料,上交到中国武术院留存。
先生心胸豁达,淡泊名利,生活勤俭。一生练拳研拳,悟拳明理,毫无保留的将几十年所学、所悟之拳技理法传授给后人,从不收取报酬,不计得失。太极拳是先生一生的挚爱。他德艺双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非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