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男,汉族,生于1956年,河南省开封市人,陈氏太极拳小架第十一代传人。师承太极拳名家陈式太极拳小架第十代传人范鸿信大师。中国武术六段,范鸿信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总教练,河南省武术协会陈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级社会指导员,高级太极拳师,陈氏太极拳高级教练,2019年11月被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评为陈氏太极拳小架传承领军人物。
王建华,自幼练习少林拳,尤其在硬气功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86年拜陈家沟当代小架代表人物陈克忠大师的亲传弟子、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金领大使、太极拳名家、陈式太极拳小架第十代传人范鸿信大师为师,系统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太极器械及推手,同时兼修大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由于训练刻苦、勤奋、潜心研究太极拳理论并深刻领悟,深得老师的厚爱和真传。
曾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河南省全运会、陈家沟年会等大型赛事,多次获得陈式太极拳剑、金牌。在首届陈式太极拳小架交流赛上获得最高成绩。在历届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美太极人”称号。
像众多痴迷武术的武林人士一样,王建华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武术上。他喜爱武术不为名利,而是追求武林人士的一身正气,一腔侠义之气。生于五十年代的王建华幼时历经贫苦,因为练武比较费鞋子,又心疼的辛劳母亲,所以练武时常常赤脚,练完后才穿上。在别人跑去看电影时,他只身一人跑到野地里练习,四周漆黑一片,又有乱坟围绕,待他悄悄归来已是深夜时分。
练了几十年的少林拳之后,有一年,王建华偶遇教太极拳的范鸿信老人,他发现自己的一身功夫竟然很难充分施展出来,他很是好奇。因为一般人是很难与他对抗的,这一点他还是相当自信的,可是面对老人范鸿信他却很难从容面对,就被太极拳深深吸引,从此认定太极拳是个宝。于是就拜在范鸿信为师苦练太极拳。为获得太极拳真谛,他练习更加刻苦,为了练拳,又不耽误上班,天不亮就起床,骑车几十里到师父那里学习,四季如此,从不间断。夏日热浪不足虑,冬日寒风岂奈何?经常是汗以碗计,遍以百计。
他经常提起自己恩师范鸿信的话,百分之九十的功夫是自己练出的,练不到一定程度,说了也没用。他常说起当年学太极拳时的情景,每次去练拳,老师先到场地上看看地面上有没有练功的脚印,有脚印就证明弟子勤奋练功了,一看地面上有脚印,就给弟子指点讲解;不然,转身就走,一句话也不说。而王建华每次都是一大早就到场了,等范鸿信查看时,他早已练习多遍了,范鸿信看他勤奋用心,就乐意悉心指点教导。他也渐渐成了老师心许的得意弟子。他自己也常说,流不够那么多汗,吃不够那么多苦是不可能练好功夫的,练武是最苦的事,不仅锻炼身体,还磨炼人的意志,几十年如一日是很困难的。
这是他的练武心得,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当年学了新动作,回去上班的路上,他都要停车好几次,抓紧练习几遍,以防遗忘,以至于有人看到,认为这人有问题。为静心练太极拳,大热天,他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练完后脚边地上的汗水像是洒了一小盆水。冬天练完功后,骑车回来眉头发梢都结了一层冰。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仅一套小架拳,一练就是十二年,终于领悟太极真谛。他常告诫弟子,练拳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细节处不可随意,当年一个斜行拗步的摆脚转身就是范鸿信大师拿着小棍一点一点敲打出来的。王建华还要求自己的弟子练功夫要踏实,不要贪多,要用心,要动脑,并且莫贪名,莫贪利。为人要正直一身正气才是真正武林中人。
平时除了自己认真练功和研究太极拳外,还把传播和推广陈式太极拳小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长年坚持义务向学员传授太极拳。先后到浙江临安、漯河、安阳、山东单县、定陶、日照、四川绵阳等地传授陈式太极拳小架。学生已遍及国内外,可谓桃李遍天下。
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陈式太极拳,培养出优秀传承人,2016年6月份,王建华在禹王台公园成立了“王建华太极拳养生馆”,引起了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为传播陈氏太极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教拳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教拳架,又教拳理,更教做人的道理,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教得认真、细致、耐心,深受学者欢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太极拳运动员。
© 2023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05002751号-3 焦公网安备:410825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