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承人 > 牛春明
牛春明
性别:传承:杨氏太极拳第4代传人
籍贯:北京
师承:杨澄甫
传人:7位直系传人
简介:牛春明(1881-1961),满族人,原籍北京。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历经坎坷,他曾经学过园艺和多种手工艺;21岁(1901年)时在意大利人办的国施医院学医,结识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并跟随其学习太极拳。

    牛春明(1881-1961),满族人,原籍北京。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历经坎坷,他曾经学过园艺和多种手工艺;21岁(1901年)时在意大利人办的国施医院学医,结识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并跟随其学习太极拳。他勤学苦练,勤于思考,很快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同时,他把太极拳中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理论应用于医术,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为倡导体育疗法开创了先例,深得医界赞赏。1907年经医院介绍,由北京消防队聘请为医士,这年适逢杨健侯也被北京消防队聘请为武术教练。再遇恩师实是难得的机遇,由于日常接触较多,牛春明勤恳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得杨老先生的赏识,于是经常对他的拳式给予指点,日复一日,牛春明对杨式太极拳的领会更加深入。

    牛春明系杨式太极拳第一位外姓入室弟子。因其资性颖悟,又勤奋好学,深得健侯祖师器重,特赐字镜轩,为杨家三轩(牛春明镜轩,田兆麟绍轩,李椿年雅轩)之首。后因健侯祖师年迈,又让其拜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为师,因此颇得杨家两代人的真传。

    1914年起牛春明到杨澄甫武馆协助教拳,历时6年之久。1920年杨健侯去世以后牛春明离开北京,从张家口转而南下,先后到过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设立拳馆教拳,1925年应聘到浙江兰溪体育学校、兰溪中医学校任武术教师,在浙江腹地播下了太极拳种子。1928年回杭州,一面开业行医,一面教拳,曾一度担任军警界的拳师。在此期间,他在各项武术活动和比赛中都显示出非凡的太极功夫,从而赢得了声誉。

    1930年,牛春明曾应张之江、李景林之邀,至南京中央国术馆教拳,时间长达数年之久。张之江(1882-1966)是西北军著名将领,名列五虎将之首,也是著名的武术教育家,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李景林则精于武当内家拳,时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

    1929年秋,杭州首届西湖博览会期间,全国武术表演比赛大会同时在杭州举行,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武术盛会。参加这次盛会的,既有全国各地的武林精英,还有全国武术界的一流高手,如杨澄甫、孙禄堂、杜心五、刘百川等,名家们聚会在西子湖畔,并在会场上各献绝技。在名家表演的项目中,太极拳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在这一年,浙江省成立了浙江省国术馆,杨澄甫出任国术馆教务长,并留杭执教。在杭州教拳的牛春明、田兆麟及以后赶来的李雅轩都被召集到省国术馆任教,担当杨澄甫的助手。在教学上,杨澄甫重点推广由他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架,指名为杨式太极拳标准套路,并摄制成一套完整的拳式照片,作为教学示范动作。同时对太极剑、太极刀的动作也作了示范定型,并归纳总结出练拳十要,为后来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出版做好了准备。当时慕名前来杭州学习太极拳的人络绎不绝,如褚桂亭、奚诚甫等等。这样一来,浙江省国术馆就成了培养杨式太极拳专业人才的基地,向海内外输送传授杨式太极拳的拳师。第二年,正当杨澄甫在杭执教的鼎盛时期,他因另有约请而辞去国术馆教务长职务,离开了杭州,后赴广州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李雅轩、田兆麟等也相继离开了杭州。此后,留在杭州继续教拳的杨家传人就只有牛春明了。他曾先后在浙赣铁路局、青年会、六公园等处教授太极拳。由于旧时教拳会经常受到各种地方势力的骚扰,非真功无以服人,因此牛春明在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中,不仅全面地继承了杨式传统太极拳,而且对杨式太极拳多有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太极拳风格。

    抗日战争期间,牛春明因不愿为日寇服务,离开杭州而避居乡间,到浙江武义、永康一带以行医、教拳为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返回杭州定居,继续行医,且应聘在浙赣铁路局教拳,并在杭州市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研究社,先后在青年会与六公园设立教练站。作为杨家太极拳传人,牛春明的太极功夫是纯正的,因为他一生只练太极,对其他拳种从不涉猎,始终保持着杨家太极拳古朴典雅的风格,同时结合他60年的教拳经验和行医的多种体验,使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祛病的实效。因此,可以说牛春明太极拳是杨式拳法套路的进一步引申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牛春明多次应邀到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杭州铁路医院、杭州市邮政局、杭州制氧机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都锦生丝织厂、浙江大学等单位教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太极拳优秀人才和青年接班人,为推动杭州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6年,牛春明作为浙江省武术队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竞赛大会,荣获优秀运动员奖章。会议期间,各省青壮年选手纷纷与牛春明推手,其中有一位参赛的东北大汉,慕名来找牛春明,要求与之试手,切磋技艺。牛春明当时想,既然是交流拳艺,很自然就答应了。但同时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其他人,相互交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清晨5点,在住所楼下园子的花台旁见面。第二天清晨,双方都按时赴约。对方凭借着自己身材魁梧,年壮力大的优势,一出手,竟毫不客气,直向牛春明的裆部插去,恨不得一下就把牛春明击倒在地。牛春明见状,知道来者不善,即随对方来势,将身体自然后坐化开,接着乘其收回的力,双手随之轻轻往前一送,没想到对方竟被抛到花台后面去了。霎时间,四周响起了一片掌声。原来,周围的窗户和阳台前都是探头观看热闹的人。这时,牛春明感到此人心术不正,过去将其扶起后便转身离开了。但在大会代表中竟纷纷传出了牛大力士;的新闻。

    当时,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对牛春明进行了采访,要牛春明介绍牛大力士的经验。牛春明非常歉逊地说:我今年已经76岁了,不要说一桶水,就是半桶水,我也提不起来,哪算什么大力士!记者又问:那你怎么能把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摔出去呢?牛春明回答说:这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借人之力,顺人之势,对方打来的力越猛,我顺势化解后,对方要收回的力肯定也就越大,我是借了对方的力,轻轻送了他一下。实际上还是他自己在打自己,并不是我有什么大的力气。事后,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都发表了报道文章和刊登了牛春明的拳照。

    新闻界的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社会各界对太极拳和牛春明的关注,对杭州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1960年,中央领导人陈云、滕代远等到杭州来,接见了牛春明,指示安排了原解放军报社的摄影记者和杭州市的照相师给牛春明拍摄了演练太极拳的全套拳架照片。陈云同志看过拳照后,非常满意,但又觉得静态的照片还不能生动反映出太极拳的风貌,应该拍成电影片。于是进一步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和浙江电影制片厂合作为牛春明拍摄了一部太极拳电影纪录片,取名为《万年常青》。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为太极拳大师单人拍摄的电影,当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公开放映过,为杨式太极拳在浙江和全国推广普及提供了样本。

    于牛春明的拳技精湛,武德高尚,一生为太极拳事业辛勤耕耘,受到武术界人士的尊敬,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人民体育出版社向牛春明约稿,要求他编写、出版太极拳书籍,以便向全国推广。而牛春明也想出一本能反映自己风格特点的杨式太极拳书籍。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写作,终于在1960年完成了太极拳书稿。但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书稿写成后,始终未能在他有生之年如愿出版,实为憾事。直到1998年,才由其晚辈重新整理了书稿及照片,由浙江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牛春明太极拳》一书。

    1961年农历五月,牛春明这位身怀绝技、武德高尚的太极宗师与世长辞。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拳照、纪录片以及他对太极拳的独到理解与诠释,还培养了大量的太极拳人才。

    牛春明在杭州传授太极拳三十余年,传有商世昌、陈松海、孟宪民、丁水德、潘志成、瞿文等弟子。在杭州数万拳友拳众中,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地与牛春明有着渊源传承关系,此外因曾在浙江兰溪、武义、永康等地教拳,其门人弟子遍及浙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