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和太极拳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是由太极大师王其和先生在长年习练武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悟,将两拳精心相融而创编的一套新型拳式。该拳自创始以来,以其特有的魅力渐渐享誉武林,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现在,该套拳路已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载入《永年太极拳志》;2013年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源起正脉
王其和,河北省任县邢湾镇环水村人。该地地处大陆泽腹地,自古以来民风剽悍,习武成风。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王其和自幼酷爱武术,先随本村人习洪拳,功夫精湛,尤其使得一手好绳鞭。相传他在屋里发出绳鞭,穿过窗棂能将房顶上的人拿住。180斤重的铸铁大刀他耍得得心应手。可他不满足于本乡拳艺,便走出家门,遍访名师。适逢清末武举景廷宾在任县、巨鹿一带教武学,王其和便拜景廷宾为师,苦练景家刀法。他还拜著名镖师刘瀛洲为师学习三皇炮锤,历经数年,功夫大增。可一次他在与一位太极高手较技时,竟然输给对方,他深感太极拳的功法神奇。此时,他的老师刘瀛洲也开始推崇太极拳,并与太极名家杨兆林、郝为真成为盟友,交往甚密。经刘先生介绍,王其和到广府城拜郝为真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达六年之久。期间还受到杨兆林、杨兆元指教,受益匪浅。
1914年王其和随郝师赴京。在京期间,见到了杨式太极大师杨澄甫先生。因民国初年广府发大水时,在滏阳河搞水运的王家曾救过杨澄甫的妻儿老小,再加上王其和此时已具备扎实的功夫,所以一见面,便得到了杨澄甫先生的格外器重和厚爱,并留在身边朝夕学艺。其间王其和还经常得到杨键侯老先生和杨少侯先生的指教。杨家两代大师将其拳技奥秘倾囊相授,并将王其和视为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传人。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所列传承表中,王其和在精选传人中名列其中。虽然后来王其和未能随杨师南下沪、广或闯荡海外,而是带艺回乡,终老村野,大大地减少了他的知名度,但他毕竟身怀绝技,且终生教练不辍,为该拳在当地的传播、发展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社会基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对该门派传人禀性朴实、心无旁骛的心性培养和“练拳重真功、学艺轻浮名”的门风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多年的悉心研练中,王其和先生根据自己的体悟,默识揣摩,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该拳路下盘结构严谨、步伐灵活、转换自如,上身舒展大方、庄重柔和,整体拳架大小适中,圆满紧凑,练用结合,健身与实战完美统一。行拳时,以心行气,以意导形,内气发自丹田,沿经络节节贯穿,达于四梢,使气息通达全身,并回归于丹田。体用时,动作轻灵,外柔内刚,手法绵软,而发劲干脆,有着独特的太极韵味。
该拳在创编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无任何名称,王其和先生边练、边研、边传,只说是郝为真、杨澄甫等先生所传的拳。经过几十年,逐渐流传开后,才有人称其为“混合架”、“综合架”或“郝杨架”、“杨武架”、“软硬架”,也有直呼“其和架”或“王式太极拳”的,直到近年,才统一称为“王其和太极拳”。
两代纯功
在百年的传承中,经该门派历代传人的潜心总结,该拳在拳架套路和拳理拳法上日渐丰富、完备。如今常练套路有:八十四式传统套路、四十式简化套路、三十八式快拳套路,还有刀枪剑等器械套路等。辅助练功主要有:无极桩、太极桩、独立桩、下势桩、四象桩、定步平衡功、定步旋转功、活步动练功。练功形式有:定练、动练、反练、慢练、快练、散练、对练、内练。拳理拳法上的主要成果有:“修炼四字要旨(德、真、悟、恒)”、“十字要诀(正、静、顺、轻、松、柔、圆、活、灵、空)”、“浑圆劲的境界修炼”、“散手战略战法”、“内修门径”、“松柔、知觉、内劲三大功夫”等。这些成果不仅是本门派的练功指南,也为丰富大太极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拳自创始以来,最早由任县传播到邢台地区巨鹿、平乡、广宗、隆尧、宁晋等县,并随着第三、四代传人交流范围的扩大,逐渐传入天津、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新疆、东北、福建及台湾等地,习练者数以万计。并随交流的便捷和各类媒体的推介,已广为海内外武术文化界所熟知。
王其和一生授徒众多,代表人物有刘仁海、王景芳、张金榜、吴振奎等。
该门派传人中,功夫最深、理论最高、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当首推王其和先生的大弟子刘仁海先生,活跃在当今武坛的该门派中坚力量多传自刘仁海先生。刘仁海十几岁拜王其和先生为师,他与师父朝夕相处,深受教诲,颇受恩师器重,深得太极拳之精髓。他为人谦和,温文尔雅,天生睿智,虚心好学。练拳悟理,六十余年从不间断,因此拳技精湛,拳理妙通。尽管他身怀绝技,但从不轻与人斗,即使婉拒不就,也是留有余地,“点到为止”、“制人而不伤人”,使来者心悦诚服。他所演练的拳势舒展大方,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并有幸被拍成一套完整的图片资料,成为王其和太极拳存世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影像资料,被同门传人奉为套路圭臬。1960年春,可谓太极之乡的邯郸大专区在巨鹿县城举办大型赛事,刘先生首场亮相便取得太极拳成年组第一名,名扬冀南。可是刘仁海先生淡泊名利,放弃了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赛事,静心在家练功传艺。刘先生一生授徒近千人,即使家事农活再忙,他教拳授徒依然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其中不乏外地嗜武者远道而来,慕名拜师。可以说,他为王其和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近千弟子在他身上不仅学到或见到了正宗王其和太极拳的精湛功夫,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感受到了那种平凡而高尚的人格力量,并深受其影响,成为弟子们心目中的“武林孔子”,化成弟子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王其和先生之子王景芳,生于太极世家,未成年时就对太极拳的精要心领神会。他个性鲜明,身手矫健,一生崇拜杨班侯先师,笃信“不打不成交”, 专喜往访各派名家高手,定见输赢,一生未曾失手,平生只服师兄刘仁海一人。他拳架大方灵活,尤善散手,出手绵软,发劲干脆。凡遇实战,举手之间,只听一声“去!”,对手无不应声倒地。王先生不仅拳脚好,而且水性好、善使船,更具有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时期,他曾冒险为邓小平摆渡,夜过澧河转战冀南;也曾被日寇用枪将右腿打残致僵,落下残疾,但仍能保持“前蹿一丈,后退八尺”的功夫,动作凌厉,使人叹服,但由于他脾气暴躁,只嫌徒弟们学得慢,恨铁不成钢,再加上学拳者怕挨“打”,所以弟子较少。但王景芳先生为该拳的扬威显名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传奇的人生经历,鲜有人比。
古树劲姿
第三代传人有数千之众,代表人物有刘舜曾、李剑方、刘云廷、张志祥、檀杏敏等。
刘舜曾,中国武术六段,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习武50多年,功夫深厚,理论精深,授徒数百人,为王其和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尤其是在邢台市区一带,贡献卓著。
李剑方,自幼受教于刘仁海先生,后又拜姚继祖、傅钟文、王荣堂先生为师学习武式、杨式太极拳和八卦掌,中国武术八段。他尊师重道,德艺双修,文武兼备,积极参与组织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挖掘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推进全民健身、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功勋杯”。
刘云廷,中国武术五段,现任邢台市武协副主席,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功力深厚,尤善实战。
张志祥,任县王其和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多年来在该拳传人最集中之地组织开展活动,为该拳的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檀杏敏,中国武术六段,现任邢台市武协副主席、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主席。她自幼跟刘仁海先生学拳,后又拜姚继祖、王荣堂先生为师,还得到傅钟文先生的指教,为该拳的组织发展、事业壮大,竭心尽力,贡献突出。尤其是在她担任省协会主席后,王其和太极拳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第三代代表人物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刁凤超、王计友、王占英、卢玉海、刘助军、刘俊英、孙连尼、杜春堂、李运刚、张占祥、张腊八、孟永辰、贾增海、夏广修、檀风林(以上十五位传人已去世)、王占其、王兰平、王志恩、王朋军、王贵群、王景辰、王殿辰、曲俊雄、朱占中、刘占英、孙省祥、李计勋、杨春怀、吴计明、吴辰茂、张文斗、张进东、周芒、周雪春、胡长春、胡文英、倪善坤、董彦群、薄文廷、檀振刚等多人,他们积极授徒传艺,为王其和太极拳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四、五代传人已有数万之众,其中李国英、檀克勋、檀俊强、王少敏、刘青松、倪剑浩、于志跃等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奖项,获省、市级奖项的更是不胜枚举。
2013年底,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天津、太原、深圳、石家庄及我市大部分县市分会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在蓬勃有序地积极展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重庆太极文化节、少林寺武术文化交流节、博鳌太极论坛暨全国“企业家杯”太极拳大赛、邢台市首届传统武术拳比赛、全国农民传统武术大赛等各级体育武术部门举办的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充分展示了该拳派的功夫实力和整体良好形象。在武林之中,尤其是太极拳界,王其和太极拳已声名鹊起,声誉日隆,新收弟子越来越多,武术文化产业也已初露端倪,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流韵
抚今追昔,李剑方常常缅怀其祖师王其和先生和宗师刘仁海先生等前辈的不朽功业,感慨他们当年不逐名利,蛰居乡里,化尽心智,修研拳艺,以致今日成开宗立派之业,行普惠万民之德。为此,他曾作七律一首咏怀:
精修杨武渐相融,无意标新顺势成。
两代研磨明大道,百年历练铸纯功。
承接正脉追先辈,吸化真传启后生。
古树新姿枝叶茂,千秋国粹续无穷。
王其和太极拳,中华武林中这株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树,在时代春风的吹拂下,正在舒枝展叶,涨绿凝翠,焕发出无限生机。我们可以想见,在以后更加漫长的岁月里,这棵英姿老树,或临晨风夕露,或沐朝晖晚霞,一定会葩吐丹砂,果结金黄。
© 2023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05002751号-3 焦公网安备:4108250200182